“我因脑出血住在医院治疗,受到贵院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,使我能康复,现在我要康复出院,特此感谢……”6月9日,区第二人民医院(下文简称“番禺二院”)神经医学科主任巨清收到了一封字写得“歪歪扭扭”的感谢信。但是这封信寄托的却是一个辗转神经医学科、重症医学科47天,其中昏迷14天脑出血患者以及其家人最真挚的感谢。
生死一线 脑出血60毫升
“医生,我老公还能醒过来吗?你救救他吧。”“放心,我们会尽力。”4月23日,黄龙(化名)因为突发脑出血,由120救护车送至番禺二院,面对患者家属惊慌的请托,该院急诊科、神经医学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全力以赴。
神志呈中度昏迷状,GCS评分7分,体查不能配合,右侧巴氏征阳性,头颅CT提示脑出血62ml。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着这个患者正处于生死一线。“当时我们在绿色通道救治群里看到120院前组同事发送的消息,所以黄龙送到医院急诊科的时候我们已经在等候接诊。”巨清主任告诉记者,当时患者情况非常危急,必须尽快手术找到责任血管,止血同时清除脑内血肿,防止脑疝形成,缓解脑组织压迫,保护残存的神经功能,才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。考虑患者年轻,术中需避开重要血管和功能区,防止功能进一步损害,巨清主任团队经过慎重的考虑,决定采取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,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功能。
在手术麻醉科的配合下,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,患者的颅内血肿被成功清除。随后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。
昏迷不醒 见招拆招化险为夷
“医生,我先生能醒来吗?他什么时候可以醒。”术后患者昏迷期间,患者的太太非常焦虑,“我们一定会尽力,请你也要坚持。”巨清这样劝说患者太太,也和重症医学科团队不停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见招拆招。
无法自主清理气道,长时间留置气管插管,不利于气道管理,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,重症医学科莫卫忠主任团队的李天奇医生、徐微医生当机立断立即给其行经皮气管切开术。随后患者经历了高热、肺部感染、低蛋白血症等一系列凶险变化,巨清主任和莫卫忠主任,一次次为这个病人“华山论剑”,讨论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,一次次化险为夷,两大科室携手,坚持不放弃,换来患者的苏醒和一个家庭的健全。
5月6日,患者神志转清醒,5月11日,黄太太终于听到了梦寐以求的好消息,“黄太太,你先生今天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。”
点滴相伴 卸下心防积极治疗
5月19日拔除金属气管切开套管,5月21日患者能简单的发出单个音节,5月26日患者能说出医护人员名字,6月1日患者肢体肌力开始好转,左手可以自己动了......一天一天,黄龙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护理,家属的支持下,努力锻炼,逐渐好转。但是这个过程也有着痛苦与磨难。
5月29日,黄龙的情绪特别的低落,拒绝一切治疗和锻炼,护士王丹一直在安抚,良久黄龙沙哑地说出“儿子”。原来,今年57岁的黄龙,一直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,靠做货拉拉司机为生,但黄龙非常骄傲的是儿子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重点高中,疫情原因,孩子停课了,独自一个人在家上网课,让他非常担心。由于刚拔除气管切开套管,黄龙说话还是比较费劲,他艰难地说怕孩子放弃他、嫌弃他,邱护士长告诉他“你不应该叫儿子不要放弃你,而是你要努力好起来,不要抛弃他们母子。”黄龙在出院时告诉邱护士长,这句话他会记住一辈子。
6月9日,黄龙坐在床上一笔一划地写,看到医生护士查房的时候,一脸羞涩的把纸藏在身后,原来他在写一封信,一封想表达他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的信。妻子说他用心的记住了每一个他想谢谢的人的名字,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,但是对于曾经有可能变为植物人的他而言,已经是最棒的状态。
在黄龙出院前,巨清主任细心嘱咐黄龙,一定要坚持锻炼,相信将来一定可以重返工作岗位,重新扛起顶梁柱的重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