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,宫颈癌的发病率最高,严重威胁女性健康。2020年中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例,死亡病例5.9万,形势严峻不容乐观。幸运的是,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能防能治的恶性肿瘤。
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呢?
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生物学因素: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PV)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诱因。行为因素:如性生活过早、多个性伴侣、多孕多产、性生活不洁等。感染HPV后并不代表一定会导致宫颈癌,大部分人在感染后身体里的免疫力会将HPV病毒清除;只有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,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才会变高。
宫颈癌有什么症状?
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,但有以下症状需警惕:同房后出血;反复阴道分泌物异常。宫颈癌发展到中晚期,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增多(甚至大出血);阴道排液增多、带有恶臭;可能还会出现全身性症状,如腰骶部疼痛、下肢浮肿、大小便改变、体重减轻、食欲不振等。
宫颈癌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被忽略,那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并发现早期病变呢?
一、重视一级预防:健康教育和接种HPV疫苗
预防宫颈癌,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。我们建议避免过早的性生活;选择健康的性伴侣,若性伴侣包皮过长,建议行包皮环切术。科学避孕,积极治疗生殖道炎症,戒烟限酒,适当运动,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
接种HPV疫苗。目前市面上有三种疫苗——二价、四价和九价,该如何选择呢?
“价”代表可预防的病毒型别。二价疫苗可以预防由HPV16/18型病毒感染,超过70%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,四价疫苗可以预防6/11/16/18型HPV感染,九价疫苗针对HPV6/11/16/18/31/33/45/52/58型九种,研究显示,能防约90%的宫颈癌。此外,三种疫苗适用于不同的接种年龄,不同地区批准的接种年龄段不同。目前,我们二价、四价、九价疫苗批准接种年龄分别对应为9~45岁、20~45岁、16~26岁。最佳的接种年龄为青少年,其次是现在!
二、落实二级预防: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
早期宫颈癌症状不明显,偶尔会有白带异常、阴道出血,特别是有同房出血等症状,但不是每个患者都会有症状,因此需要通过筛查才能发现早期宫颈癌或癌前病变。建议25岁进行初始子宫颈癌筛查,强烈建议25至65 岁女性首选每5年1次主要HPV检测;如果不能进行主要HPV检测,则建议每5年1次联合检测,或每3年1次仅细胞学TCT检查(可接受)。若筛查结果异常,需每年复查,必要时阴道镜检查+宫颈活检或宫颈锥切明确病变。
TCT/HPV筛查
阴道镜图谱
宫颈锥切
三、接受三级预防:积极进行宫颈癌的治疗。
宫颈癌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放疗、化疗及姑息治疗,旨在减少致残率,降低死亡率。早期宫颈癌患者可选择根治性手术或同步放化疗;中晚期宫颈癌及局部晚期宫颈癌不建议手术治疗,可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。晚期、复发、转移宫颈癌患者可以联合免疫治疗。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决定。
积极防治宫颈癌,我们一起行动起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