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冬春季节的到来,各种病毒、细菌活跃,小儿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剧增。因小儿自身的生理解剖结构和免疫力低下,小儿患肺炎的风险相对于成人来说高很多,说到肺炎,往往就离不开雾化了。
对于雾化,家长们可能会有很多困惑,这里为你一一解答~
问题 1:雾化是面罩好还是嘴含的好?
使用雾化吸入器时,有 3 种连接装置:咬嘴(口含嘴)、面罩及头罩。其中面罩的密闭性最好,咬嘴作为首选,头罩适合婴幼儿。
问题 2:雾化吸入时用鼻吸还是用嘴吸?
对于能够配合的孩子,首选咬嘴式雾化器,让孩子双唇含住口含器、缓慢吸气,深吸气后屏气 2~3 秒,缓慢呼气,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。
如果使用的是面罩式,先要确保面罩的密封性,尽可能地让孩子经口吸入药物。如果孩子不能配合,也只能顺其自然。
问题 3:宝宝睡着时可以做雾化吸入吗?
可以。雾化吸入治疗要在患儿安静的状态下进行,深呼吸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。
哭闹时是快速吸气,药物的雾状颗粒更多停留在了口咽部分,只有少部分能够进入到下呼吸道和肺泡,所以,哭闹会降低雾化治疗的效果。尽量保证孩子是在平稳呼吸的情况下做雾化。
问题 4:雾化吸入时应采用什么体位?
雾化吸入过程中应将患儿安置为坐位或半坐位,切忌置于仰卧位。若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易出现缺氧症状,如呼吸急促、口唇发绀等。
如患儿在入睡时进行雾化吸入而必须采取仰卧位时,应将床头抬高 30°后方可进行,或将宝宝抱在怀中使其处于半坐位,同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咳嗽等反应。
问题 5:雾化吸入时如何护理面部皮肤?
使用面罩行雾化吸入治疗前,面部不能抹油性面霜/膏,雾化结束后立即清洗脸部,以减少药物吸附在面部并经皮肤吸收。
问题6. 药量和吸入时间如何把控?
每次雾化用量为 2~5 ml,控制一次雾化时间在 10 分钟左右(5~15 分钟皆可接受),若药物容量不足或雾化时间太短暂,可用生理盐水予以适当稀释。
问题7. 雾化治疗过程中应观察哪些?
雾化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以及气雾情况,防止窒息,勿将气雾喷入眼睛,如发现不良反应,应立即停止雾化治疗。
问题8. 何时结束雾化治疗?
一般雾化器在治疗后会有约 0.1~2 ml 左右的药物残留,一般不会一滴不剩。建议雾化药液发生喷溅的一开始或一分钟后停止雾化治疗。有微控处理器的新型雾化器可以自动监测有多少剂量已使用,并可在每一次剂量完成后自动关闭雾化器结束治疗。
问题9. 雾化治疗结束后应如何护理?
雾化治疗结束后,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喝水,可以减轻咽部不适,减少药物在口腔中残留,使用面罩吸入者应及时洗脸,以除去附着在面部的药物。
问题10. 新的面罩或雾化器使用前应该注意哪些?
新的雾化器、雾化面罩在第一次使用前应用生理盐水等对着空气先雾化 3~5 分钟,以免因雾化器、雾化面罩、管道等管腔内残留的异味而诱发喘息发作或不适。
问题11. 使用面罩吸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?
使用面罩会使气雾沉积于脸部、眼睛与鼻子的量增加。适当的面罩紧密度不仅可以增加气雾被吸入的量,而且可以降低雾化药物进入眼睛的风险。面罩罩得太严实会让患儿感到不舒服,面罩与面部可以有约 0.5 cm 缝隙,虽然会有一些药物气漏被浪费,但还是有一半以上的药物会被吸入。
问题12. 如何清洁雾化器?
面罩专人专用,应定期消毒和更换雾化面罩或咬嘴以尽量减少污染(雾化面罩一般使用 15 天或 30 次后更换,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药物输出异常,影响治疗效果)。尤其是在家雾化治疗时,每次治疗后,雾化器(仪器表面、雾化面罩/咬嘴等)应充分清洗干净,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。
问题 13:如何选择雾化吸入器?
临床常用的小容量雾化器主要分为 3 种:喷射雾化器(又称射流雾化器或者压缩气体雾化器)、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。
使用时根据病人本身的基础疾病状态、药物性质、吸气流速、气道阻塞程度、病人的认知和配合能力来选择雾化器。
儿科施耀标